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

113上學期小班主題:我會小心,我不怕!~地震了!這個時候該怎麼辦?

【全園性活動地震避難防災宣導】113/09/09
1.認識地震產生的原因,分享對地震的感受。
2.若遇地震該如何自我保護:保持冷靜,立即就地避難,最重要原則就是保護頭部及身體,避難的地點優先選擇如下:桌子下、柱子旁、水泥牆壁邊…等。
3.地震避難掩護三要領:趴下、掩護、穩住
4.地震避難三不原則: 不語、不跑、不推
5.認識防災背包裡面應該準備哪些物品?


【全園性活動避震演練】(113/09/16)
教導幼生於地震時於教室裡能正確做出地震避難掩護三要領:
1.趴下 2.掩護 3.穩住,並於模擬主震結束後順利拿著書包保護頭部疏散至空曠安全處,並完成點名及回報,讓全體師生達到熟悉防災措施、做好防震準備及增強災害應變處理能力。


隨著極端氣候的改變下,防災教育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環。演練的真正目的是在實際災難發生時,幫助幼兒保持冷靜,謹慎應對,避免慌亂。因此,如何將演練中的經驗轉化為面對真實災難的行動,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。

通過多次的防災演練,幼兒學會如何根據指示進行撤離或避難。在此過程中,他們明白這是模擬情境,並且演練的重點是掌握技能而非情緒反應。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,知道在面臨潛在危機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依循。然而,為了讓幼兒在真實災難中也能保持冷靜,我們必須強調演練的重要性,並持續強化他們的防災意識,使他們理解雖然演練是假的,但其應對方式在真實情況下同樣適用。

幼兒的冷靜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身邊成人的表現,特別是老師。老師在防災演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他們需要以身作則,展現正確的應對方式和決策能力。因此期許自己在演練和實際情況中都能保持鎮定,做出果斷且正確的決定。這不僅能保護幼兒的安全,也能為他們樹立榜樣,幫助他們在面臨緊急情況時更好地自我應對。

防災演練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練習,更是心理素質的培養。應當在演練後與幼兒進行討論,幫助幼兒反思自己的感受,並進一步理解演練的目的和意義。這樣的反思過程能夠加強他們的應變能力,使他們在真實災難來臨時,既能保持謹慎,也不會因過度恐慌而無法行動。